随着《欢乐颂》的热播,五美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五个女孩子,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好戏。主角们光鲜亮丽,配角们也不失色。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个小孩,樊胜美的侄子雷雷,虎头虎脑的,但总觉得不太招人喜欢。究其原因,雷雷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点娇蛮,不懂礼貌。这样的孩子当然不会给大家留下好印象,甚至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孩子从来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家长的素质。有礼貌的孩子,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严格要求孩子,见到长辈要热情地称呼;妨碍了别人一定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请”;没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要动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孩子想不让人喜欢都难。
有礼貌是对人尊重的表现,更是自身修养的体现。孩子小时候被教育要懂礼貌,比长大后处处碰壁才知道人情世故要少走多少弯路,要多获得多少机会呀!
常言道,嘴甜的孩子有糖吃,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嫌弃、被人忽视,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懂礼貌呢?
一、言教不如身教。
要想孩子懂礼貌,家长自己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榜样。以前在楼道里碰到邻居,我一般只是点头微笑一下,在钢筋水泥的间隔中,我更希望保持一份安静和独立。
但是有了仔仔后,我希望他懂事、有礼貌、乐于助人,我对他有希望、有要求,那么他对我呢?会不会有同样的希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有了这层想法后,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表率,于是楼道间、小路上,只要碰到了左邻右舍、熟悉认识的人,我都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能躲则躲。以前不怎么理人家,倒不是看不起人家,而是怕给别人添麻烦,个人过好个人的生活,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现在我热情地和人打招呼,我收获的不是不耐烦,而是别人同样的热情和关照。邻居们知道我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很辛苦,常常说,如果实在忙不过来,他们可以帮助照看孩子。说实话,我尽量不去麻烦人家,但内心真的很感激。
自己的家人远在千里之外,关键时刻鞭长莫及,而这些可爱的、值得尊敬的邻居们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偌大的城市中并不孤单,甚至很暖心,而这一切不正是我先跨出那一步,努力向别人示好而得来的吗?
给仔仔做表率是起因,可是我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快乐。孩子看在眼里、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他现在见到熟人,比我还热情,大老远的就朝着人家招呼起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不离嘴,长辈们看到他,特别开心,很喜欢跟他说说话,我倒是被放在一旁歇着了!
二、寻找合适的对象。
仔仔小的时候,大概是刚上幼儿园,我希望他能见到熟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于是碰到熟人,我就让仔仔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之类的,仔仔会饶有兴趣地称呼人家,如果对方能给出热烈的回应,仔仔下次见到他时,叫起来就更起劲了。
我们邻居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的外孙和仔仔上同一个幼儿园,比仔仔低一级。仔仔特别喜欢这个爷爷,他都不叫对方爷爷,而是随着他们的外孙一起叫姥爷。这位姥爷特别喜欢孩子,每次仔仔见到他,会开心地和他打招呼,亲切地称呼他;他则满脸笑容,开心得不得了,一定会给出更热情的回应,拉着仔仔说说话,拉拉家常。
这一来二去,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仔仔愿意见到他就称呼,有时恨不得大老远的就冲到人家面前,和人打招呼;这位姥爷会给出更热烈的回馈,让孩子更有兴趣地和他互动。
试想,如果仔仔刚开始被我引导着要称呼别人,而对方是个高冷范,我想仔仔可能会有挫败感,会觉得为什么我和别人说话,别人怎么爱理不理的,是不是不喜欢我,觉得我不够好;也许他就会渐渐把心中的这扇门关起来,也变得对人爱理不理的,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就更不喜欢和人打招呼了。而别人也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太高傲了,没教养,也渐渐疏远他,不喜欢他了。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为孩子找一个亲切和蔼、能和孩子热情互动的对象,对于孩子与这个世界和善相处至关重要,这给了孩子一份信心,相信自己是被人喜欢的,是能够与周边的环境融合的,能够从其中获得满满的安全感的。
三、给孩子立好规矩。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有礼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不是因为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去做的一件事情。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带着功利心来讨好、谄媚。这应该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需要额外地期待会得到什么好处。
有礼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见到熟人要恭敬地打招呼,不要故意躲避,假装没看到;也不要害怕,担心自己先打招呼后,别人对自己不理不睬,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己首先打招呼是自己的事,别人如果傲慢不理睬,那是别人的素质问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需要别人帮忙时,一定要说“请”这个字。没有人天生就有义务一定要帮你,帮你是值得感激的,不帮你也是天经地义的。帮助你,就需要别人在你身上耗费额外的时间,就凭这一点也值得一个“请”字。
妨碍了别人一定要道歉,一定要说“对不起”。表示歉意,是因为体谅、是因为理解、是因为自己给别人造成了麻烦,希望获得别人的谅解,彼此相互体谅,才能成就继续良好交往的可能。
不要害怕承认错误后,自己的缺点或不足暴露出来,欲盖弥彰、掩耳盗铃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承认错误,才有改正的可能,否则只会不断地掩饰错误,为了掩饰一个错误,而接二连三地犯下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最后再想回头就难了。
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的教育是画笔,我们希望孩子们身上具备才华和美德,希望他们能被人认可和接受,我们要用好手中的画笔,为孩子画出最美最靓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