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孩子人生旅途的GPS

青藤网订阅号 · 06/29 01:5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的形象是威严、沉默的;现代社会中,更多的父亲越来越开明。但是大都市的生活压力和工作的繁忙,令很多父亲忙于事业和应酬,疏忽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实际上,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不可或缺,甚至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父亲更是肩负着独特的引导作用。

《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英国的一位文学家说,一位父亲胜过100位校长。到底父亲该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在父亲节来临前夕,南方日报记者邀请两位父亲与读者一起探讨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教育的做法也很难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父亲需要做的,是在不断学习中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

在陪伴中引导孩子成长

古人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孩子往往比个人的事业更为重要,父亲至少不应该以事业和工作为借口,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孩子是一趟没有回程的火车,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同时也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修行。

现代都市人的家庭,工作忙、压力大,尤其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中,父亲承担了更为沉重的责任。在孩子小时候,部分父亲觉得,有母亲在管教孩子,自己很少参与。那么,作为一名父亲,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父亲,孩子人生旅途的GPS

青少儿成长规划与优势性格能力培育机构——孩子优先CEO李晓东说,父亲应当为孩子成长有针对性地规划,抓住教育核心8个字,“心智发展,因材施教”,把握孩子的个性、天赋、兴趣,有针对的成长策略,为孩子进入社会及企业准备。

首先,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方向,引导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父亲的作用就像人生的GPS导航,“如果把孩子比喻成风筝,父亲就要抓住风筝的线,能够牵住孩子的飞翔,以防漫无目的乱飞。”

其次,要抓住教育的核心,一般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心智发展,因材施教”,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情商和智商,这些就是核心的要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应当与母亲一起去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帮助孩子规划未来的成长方向。从客观上说,父亲和母亲在视野、格局、思维上都有差异,要承认这种差异,“父亲在外打拼事业,与社会各界接触比较多,容易站得高看得远,母亲比较细腻,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关注比较多。因此,父亲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事业,母亲会影响孩子与别人的相处。”

在引导孩子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父亲应当多去思考,发现孩子的个性、兴趣和天赋所在,从而为孩子规划成长的方向。

与孩子开展一次单独的旅途

李晓东认为,父亲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在合适的时候,父亲应当与孩子开始一次单独的旅途,在旅途之中父亲可以影响孩子。“旅途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指一起出去旅游,可以是跟孩子一起去做透一件事情,参与一项运动、参加兴趣班,甚至是做一个机器人等等。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教会孩子一些方式方法,把未来的一些信息引申到孩子身上,这些经验孩子会复制到其他方面。”

李晓东的儿子李昊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儿子比较喜欢足球,但是以前没有专门训练。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学习团队精神,去年8月,李晓东专门承办了巴萨青训营广州站的活动。“在运动项目中,乒乓球、羽毛球主要是单打,对孩子瞬间的关注影响很大,但是孩子到了社会中,团队合作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团队运动中,足球是很好的一种运动项目。足球运动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的韧性、坚持和团队责任。”

在承办巴萨青训营之前,李晓东专门询问儿子,每天要训练4个小时,一共训练5天,能不能坚持下来?儿子觉得可以坚持。有一次在训练中,李昊被别人撞到脸上,口腔内有点出血,痛得身体发抖。李晓东就对他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跟我回家休息;第二,让队医看一下。”李昊选择了留下来。队医简单用了一点药,在场外休息半个小时后,他又上场了。“经过这次足球训练,儿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别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训练结束后,青训营的小伙伴与教练一起合影,李昊看到一位教练缺席有点闷闷不乐,别的城市还有比赛,教练提前离开了。“我就对儿子说,教练去了武汉,我们可以去武汉专门找他一次,你愿不愿意去?儿子很高兴。”就这样,李晓东带着儿子坐上高铁直奔武汉。

李晓东说,不仅仅是为了不让孩子留有遗憾,更看重陪他去找教练这个过程,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和动机,“你要让孩子内心所追求的一个东西放得下,所以这个过程里面给他感觉是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只要你想去做你就去做就行了。”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华师附中国际部副主任袁拔有一儿一女,女儿在读小学四年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比较厚重的词,小孩看父亲更多是仰视和权威,父亲就像一座山,或者一棵树,要尽可能为孩子撑起一片空间,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在学校工作这些年,袁拔见过很多优秀学生,和学生父母一起聊天,发现对孩子的陪伴教育很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这几年袁拔更加体会到,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多陪陪孩子,这是给孩子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爸爸不一定说要多么有钱,带孩子出国旅游,带孩子去迪士尼之类,我觉得在日常中每一天都陪陪孩子,哪怕是陪孩子出去走走,去户外骑骑单车,孩子都觉得非常开心。”

袁拔这几年一直在这样做,平时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争取陪孩子一个小时,周末尽量陪孩子一起户外活动。“晚上我有时候会陪孩子下下棋、聊聊天,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更有信心。”

因为担心女儿看书太多影响视力,袁拔鼓励女儿多去运动,他希望女儿学会一项体育运动。去年开始帮女儿报名参加击剑培训,“最近因为考虑击剑培训在晚上,下课比较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才暂停了培训课程。”

袁拔认为,在家庭中,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成长的空间,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慢慢成长,有时候孩子在某一方面发展得稍微慢一点,也不用太着急,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承认差异,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支招

1

父亲首先要自我成长

李晓东认为,作为父亲,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自我关系、两性关系、亲子关系。首先,父亲要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自己要反思自己,走出自我,“父亲要自律自强,要坚韧不拔,要守法守规,要心胸豁达。这些方面,父亲要努力做到,如果父亲做不到,你要求孩子做到,这不现实。”

两性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在家庭之中,父亲和母亲都是家庭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作为父亲,要理解母亲,支持母亲,这样家庭才会和谐,才会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亲子关系,既包括父亲对自己的父母,也包括父亲对自己的孩子,父亲如何孝敬父母,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多问孩子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孩子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应当具备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批评思维。如何培养孩子的批评思维能力,李晓东认为,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小组活动,让差不多同龄的孩子围绕同一个话题去辩论沟通,让孩子学会接纳对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观点。更多的时候,要通过日常的教育互动,慢慢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学会问孩子,通过问启发孩子思考。“不断地创造问题让他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不断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在这个过程里,孩子自然要去准备,要整理很多信息去回答问题。”

3

为孩子适当立规矩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老人帮助带孩子,对孩子都比较溺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在美国从事儿童教育研究30年,著有《规矩和爱》一书。王涛认为,从小要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规矩和爱的分离,“在立规矩的过程中要把爱体现出来,不仅需要有极大的爱心,还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颜氏家训中说,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大人的脸色,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这时候要教育,让孩子做应当做的,禁止做不应当做的。这样的话,到了几岁以后,就省去了抽打之罚。

误区

◆ ◆ ◆

父母不宜过早为孩子讲人生经验

在工作中,李晓东接触了很多家庭,他说,有些比较强势的父母,把自己人生的经验过早告诉孩子,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实际上这样是不合适的。有一个家庭,母亲比较强势,在大企业中担任高管,父亲比较温和,“母亲经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阅历、人生的经验告诉十几岁的儿子,儿子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同学,导致没有朋友,儿子甚至为此会抱着母亲大哭。”

父母把自身的经验告诉孩子,这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结果,孩子并不知道过程,而且在孩子的这个年龄阶段,还不适合接触这么复杂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心急。

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父亲,应当如何为孩子的成长作出有针对性地规划,为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及企业做准备呢?

扫描关注青藤网扫描关注青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