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孙云晓 · 04/24 06:47

今年的母亲节来临之际,山东省济南市某小学举办了给母亲洗头、剪指甲的活动,活动中许多父母被感动得落泪,孩子也是满脸泪花。

最近,常常有闻一些校园在举行这种为父母洗脚、下跪的活动,每次这样的活动后,父母和孩子都会相拥而泣,表面上看这样的活动取得了感人的效果,但事后,孩子的变化会有多大,或者效果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所说,学校的这种孝道教育不是教育,是教孩子作秀。孝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有孝心的孩子应该是心中有父母,随时随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做父母不需要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我们不能否认活动中孩子感动地落泪,是他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真情流露,这些活动可能真的触动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也恰恰说明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颗感恩的种子。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感受不到孩子如此美好的一面,他们所表现出的往往是让父母头疼和无可奈何的叛逆。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父母教育方式中存在错误的一面。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是一种溺爱的状态,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让孩子觉得父母和家人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对自己的享受也心安理得,这样的生活很难让孩子学会感恩。另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则是一种严厉管制的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只以父母的主观意愿要求孩子,这样的孩子又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温情和爱护,他们对父母畏惧大于尊敬,自然难以流露出爱意。

这两种父母所犯的共同错误就是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教育。生活中对孩子采用专制教育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当他们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期望强加给孩子时,忽视了孩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选择的权利。而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做到尊重孩子,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更多独立做事机会的,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变相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正如教育家所说,教育不是工业,不能用太多流程化生硬机械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更像是农业,需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满足其成长的多样化。所以,父母平时不能用孩子某一次优秀表现就对孩子过高要求,也不能期望孩子通过一两次大活动就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该是平时多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择个葱、摘个菜、倒个垃圾等等。长此以往,孩子才能做到心中有父母,眼里有活儿,随时随地分担父母的辛劳,减轻父母的负担,那是真正的爱。

扫描关注青藤网扫描关注青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