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蓝皮书》首次发布

广东初步建成社会教育体系: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面向
南方网 · 12/21 10:36

1120155569_14822495397921n.jpg

  12月20日,广东省青少年宫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省青少年宫协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成员,新成立的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成员。同时还举行了广东省青少年宫协会会员单位整体进驻微信城市服务暨宫主帮系统授权使用签约仪式,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与清远市清新区共建社会教育城签约仪式,并为首届广东省社会教育十大名师颁奖。

  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发布了2016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项目组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间走访全省11个地市,青少年宫和民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33家,并在珠三角、粤东西北抽取十个地市、不同学段的学生家庭共发放5000份问卷,并结合访谈展开调研。蓝皮书呈现了广东省社会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系列建议。

  广东初步建成社会教育体系: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面向

  蓝皮书所定义的现阶段青少年社会教育是指以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服务学校教育和拓展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知识、技能和完善人力资源素质为内容,以政府管理和市场经营为方式的由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政府经办(公办)社会教育机构和民间经营(民办)社会教育机构。公办社会教育机构是指以青少年宫为主体的由政府出资建设、以服务广大民众为己任的机构;民办社会教育机构是指由私人投资创办、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各类培训机构。

  “十二五”期间,作为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量民办教育机构涌现。目前广东省已经初步建成社会教育体系,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面向”。“一个目标”即是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两个主体”是指以政府和社会所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三个面向”为面向教育对象身心素质的发展、面向技能的提升、面向基础教育。“十三五”时期是广东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蓝皮书》的发布,对于满足各类人群对于青少年社会教育行业的期许,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解决现阶段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80%的K12学生至少选择一门培训课程

  据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K12阶段学生表示至少选择一门培训课程;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接受2小时以上的培训。珠三角地区60%的家庭每年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投入超过5000元,其中35%的家庭投入10000元以上,更有近10%的家庭年投入达20000元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家庭年投入在2000元左右。

  社会教育内容选择趋向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内容选择上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步转变。首先,家长的选择思路逐渐拓宽,在学校教育补习班和艺术特长班等传统班型选择之外,思维拓展与素质训练(23.59%)、手动技能训练(13.12%)、语言训练(11.63%)等多样性的培训课程也开始受到欢迎。其次,家长看重孩子素质的锻炼与品质的养成,逐渐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培养孩子的品质”(62.34%)、“学习习惯的提升”(56.09%)与“培养孩子兴趣”(45.23%)作为培训课程选择的目标。最后,在课程与班型的选择上,家长也会更多地将“教学理念”(65.96%)、“教学方法”(59.79%)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互联网+”推动广东社会教育模式创新

  广东省社会教育机构在教育模式上结合互联网进行创新,打造了一批特色线上教育平台。如省宫协自主开发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宫主帮”自上线以来,在全省共有24家(青)少年宫达成使用意向,其中15家已正式投入使用;并承接深圳腾讯公司微信进驻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广东省(青)少年宫系统,逐步形成统一宣传、报名、授课等多功用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学大教育集团2014年建立“e学大”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利用大数据追踪,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境;“跟谁学”作为覆盖多学科、提供多种教育服务的O2O平台,不仅实现线上教师与机构入驻、教师选择、课程选课与教学实施,还增设学生网上签到、教师网上点名、家长网上监督、机构网上反馈等功能,极大拓展了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面。

  青少年宫覆盖率仅为55.4% 学位无法满足需求

  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目前全省121个(区)县仅有67个建有(区)县级青少年宫,覆盖率仅为55.4%。粤东西北地区有的县区青少年宫出现有编制无实体的尴尬状况,如韶关南雄、梅州五华;个别地市至今没有市级青少年宫,如肇庆、河源、汕尾、湛江。

  公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学位数量无法满足家庭需求。出现报名火热,优质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如广州市第二少年宫,2015年第二学期新生预报名共带来5400个学位,但却收到了12095个孩子共59096条申请,中签率仅为55%。在全面二胎政策推出后,预计2017、2018年广东省每年新增婴儿数量可达30万,可以预见的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供需矛盾也将逐年加剧。

  行业标准信息缺失,行业教师资格无法认定

  家长对于社会教育机构的基本信息缺乏统一的获取渠道,只能通过被机构包装与夸大后的商业广告进行了解,在为孩子选择教育机构时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绝大部分机构也未将学生在机构中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双方沟通渠道不畅。在调研中,95.76%的家长表示会关注孩子在社会教育机构中的学习情况,但是仅有4.85%的家长表示能够通过“机构反馈”的方式获取信息。

  行业缺乏严格的准入门槛,行业教师资格也无法认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隐藏着难以计数的家庭作坊式培训机构,它们完全在监管视线之外。民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工商部门都难以对民办社会教育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导致至今行业机构数量、行业从业人数、行业产值等基本数据无法准确统计。

  社会教育亟需构建行业标准,实施质量监管

  蓝皮书项目组基于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

  加快行业制度建设和法律完善,推进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阵地发展与建设,加大对各级各地青少年宫的资金投入。将各县(市)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上的建设成效纳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教育强市的考核指标中。

  支持公办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公办青少年宫兼职代课,让教有余力、有资质的教师加入到社会教育行业中去。尽快制定下发适用于社会教育行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办法,颁发民办社会教育机构教师资格证等。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民办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的方式制定行业标准,交由第三方评估机构逐步对全省范围内社会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进行认证评级。

  加快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行业共同体,将珠三角青少宫更前沿的理念和经验带到粤东西北地区。定期开展全省范围内的青少年宫评比活动,形成激励和良性竞争机制。探索公办青少年宫、民办社会教育机构与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协同共育的合作关系等。


扫描关注青藤网扫描关注青藤网